张骞,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汉武帝元鼎三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张骞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
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
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
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僮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
匈奴还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
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欲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
建元二年,张骞率领1oo多名随行人员,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前往西域。
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
匈奴的右部诸王将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见当时的军臣单于(老上单于之子)。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这就是说,站在匈奴人的立场,无论如何也不容许汉使通过匈奴人地区,去出使月氏。
就像汉朝不会让匈奴使者穿过汉区,到南方的越国去一样。张骞一行被扣留和软禁起来。
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但均未达到目的。
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
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元光六年,匈奴监视渐有松弛,张骞趁匈奴人不备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但在留居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生了变化。
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张骞大概了解到这一情况,经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
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
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
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