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周四上午,李欣在约定的1o:oo拨出了视频,马女士马上就接通了。李欣本以为她3岁的女儿也会在旁边,自己可以观察一下孩子,但听马女士说了才知道,马女士觉得女儿在就没办法好好聊什么,所以让家人带她出去玩儿了。
李欣只好请马女士说说她最想问的问题。
马女士脸上就浮起了委屈的神情,她娇声说:“小李老师呀,你知道,刚过完麻烦的两岁,这就来了可怕的三岁了!我真是被孩子气死了,她现在特别能跟我较真、顶嘴,常常一句话顶上来,就让我不知道说什么,还被她气个半死!你说这该怎么办?”
“为什么说孩子会让家长不知道说什么呀?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孩子现在很喜欢挑别人说话时的逻辑错误,然后她顶嘴时说话又挺有逻辑,所以顶起嘴来就很难反驳?我理解对了吗?”
“对,对!就是这样!我都奇怪了,她之前本来还是好说话的呀?我说点什么她还是容易听的呀?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李欣想了想,就回答说:“这个情况,比较像是到了‘逻辑思维敏感期’了,常见于3到4岁的时候。这时的孩子就是会自地展逻辑思维的,所以在日常对话中会有这样的表现。您和孩子具体为什么事情生过这样的对话呢?您可以举个例子不?”
马女士脸上的委屈这会儿变成了有些哭笑不得,“唉,就是作息调整呀。我家孩子经常一起玩的小朋友们,全都是这个9月,也就是下周就上幼儿园了,可他们全都整天跟家长斗嘴,连幼儿园面试成绩最好的那个都是这样……我们家长说帮他们做点入园准备,调整一下作息时间,都个个说不通,还是很难早睡!”
李欣:“哦,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看重自己去主导事情,所以要看孩子容易接受什么,有的接受你帮她仔细分析前因后果、预防坏结果,有的就要自己体验过明确的恶果才能承认事实。然后才会去选择改善方案,比如早睡。所以,大原则是,用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让她认识到:
第一,早睡早起是她自己需要负责的事情,早一天做到就早一天对健康有益、且容易适应下周就开始的幼儿园生活;晚做到一天就晚一天受益、而有一些损失,比如容易睡不够而没精神、或错过早餐,比如幼儿园开学时会早上起不来、也容易早晨不开心,等等。
第二,早睡才能有充足的睡眠,它是长个子、长身体不可缺的一环,所以想成长更好就一定要早睡。”
“唉,我们也试过讲这些了,长身体、健康、为幼儿园开学准备之类,可我们说什么她都能回嘴!说早睡的话第二天怎样怎样好,都不管用!小朋友怼起你来啊,真是……让你没办法!”马女士继续诉苦,却全然不提自己家的成年家人们一个比一个睡得晚,所以这点就成为了女儿怼家长们的必胜利器。
李欣:“哦,这样的话,看起来像是,暂时还没找到孩子真正感到有损失感的点,在什么地方;也没有找到孩子真正能感到被鼓励、有收益感的点,在于什么地方。如果,晚上到睡觉时间了,家里人就都关灯、做睡前准备、回卧室休息,没有人陪玩,只提供对睡前准备的支持呢?”
“我们暂时没试过,但要这么跟她说的话,小朋友一定会说‘关灯活动就当捉迷藏’,怼你!”
李欣有点没耐心了,不知道这位家长为什么会对试都没试过的事情,却说得这么肯定呢?她心里浮起一句:“若你对我提议的方法试都不肯试,那你还咨询我又有什么意义?”但她还是再试着去了解多一点情况,“那她现在特别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呀?”
“喜欢真汽车!唉!”马女士虽是叹气,神情里却有一丝得意,似乎是对自己家孩子“品味高端”而得意。
虽观察到了对方的神情,但李欣不想节外生枝,就还是专心于对方最初的提问,“那就可以跟她商量,如果配合了作息时间调整,做到一天,就在日历上积累一朵小红花。
集够多少朵小红花后,可以兑换一次逛车展的活动,或兑换她喜欢的汽车模型之类——我只是举例子哈,具体兑换什么,要看家长和孩子商量的结果。”
“可是这样,不是变成了小朋友只是健康作息,完成了该做的事情,却还要额外奖励?”马女士脸上的得意换成了不理解。
这让李欣有点无语,心想:“按你说的,你家娃都这么逻辑满分、让你都辩不过了,又啥都不配合你,你还顾得上担心奖励带来问题?先做到用奖励让她配合你,再说别的吧!”
她暗暗深呼吸一下,还是耐心地解说:“外在奖励,不是终点,只是家长帮助孩子的一个手段,一个‘收益感具象化’的手段而已。因为您也没找到孩子会有‘损失感’的点在哪里,而是明确她有这个喜好,在这点上容易产生‘收益感’,所以我们可以用它形成有鼓励作用的外在奖励。
但它当然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孩子在坚持‘早睡’这件事情的时候,自己体验到了从这件事情本身受益的感觉,那才是根本的动力。所以在坚持的过程中,就需要家长多跟孩子交流细节体验,帮孩子强调一些被她忽视了的切实收益。”
马女士在镜头里还是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也不知有没有听见李欣说了些什么。
她这个状态,让李欣再次想起了此前一些热衷抬杠的家长,但她留意到,马女士与那些家长还不同,那些家长总是在试图论证“你说的不对,我说的才对”;但马女士却一直在用“我怎么做都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来消极对待任何建议。
这让李欣愈加纳闷,既然如此抗拒别人的建议,又为何会来咨询呢?于是李欣忍不住问对方:“马女士,我有点好奇,您是怎么知道我的呀,为何会找我做育儿咨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