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三日便过了西京洛阳,又三日过了风翔府,剩下路途便没有什么大型城池,一路经陇州、泾州、渭州…沿途驿站补给,大小官吏、豪强富商送行,越往西行,高尧辅就越是心惊,因为来接送的有头有脸的人物更多了。
自己只是小小的一个禁军指挥使,而且也只是路过,并不进城,何需大小官吏接送。
高尧辅苦笑,他当然清楚这些人并不是来接送自己的,因为自己名义上是这营禁军的最高统领,所以人家只是客套一下。
主因还是在王家小儿身上,只见他一路叔伯舅舅的叫个不停,就没见哪个城池没有他家亲戚的。
而且看那些大小官吏、豪强富商的模样,仿佛王智这厮才是他们叔伯舅舅一般。
他现在终于懂得为何临走之前他老爹要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让王智死在自己手里。
这哪里是一个普通军将家庭,这整就是一马蜂窝。
就这样,在耗费十日后,终于到达了他们此次的目的-镇戎军。
此‘镇戎军‘非是军队建制单位名号,而是一个方行政单位的名称,即军镇。
宋代的行政区划实施三级制,最基本的是路—州—县;名义上最高一级为路,路下为州,州级单位有府、州、军、监,府位最高,州次之,军、监较低,通常设于边关。
如着镇戎军便属泾原路管辖,军镇最高长官作为守臣亦称‘知某军事‘,简称‘知军‘,副手称‘通判’。
说是副手,但除了品级低些,实际通判与知军同权,在一州之内谁说话算那才得看实际权威。
捧日军前来接替西军驻守西北,而王智所在的第九营所分到的驻守点正是这个镇戎军。
此时镇戎军的大小官吏正在城外相迎,这是真正的迎接,不是路途中的那些个虚情假意,毕竟这五百捧日骑兵可是来护卫他们周全的重要军事力量。
“舅父!”
还没看清镇戎军出来迎接的官吏是谁呢,高尧辅就听到身后那声熟悉的呼喊。
“怎么又是这厮的舅舅,这厮到底有多少舅舅!”
高尧辅暗骂,脸色很是难看。
一席白马少年将领从捧日军中冲出,奔到镇戎军大小官吏面前停下,对为一个中年官员就是一个熊抱。
此中年官员正是这镇戎军的通判,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的大儿子,王智阿娘的亲弟弟,当然就是王二郎的亲舅舅,种浩。
“好小子!”
种浩拍了拍王二郎的后背,上下打量后感叹道:“几年没见,都长这么高了啊,你爹娘都还好吧?”
“都好着呢,阿娘经常念叨舅父也不去东京看她。”
“外甥啊,不是舅父不去看她,着实是走不开啊,等有机会,有机会一定去东京看她。”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种浩让过身子给王智介绍身边的大小官吏,王智这才现,这边关的将领不仅仅是汉将,还有不少番将。
后经种浩的解释才知道,这都是依附大宋的少数游牧部落,他们也有不少武装力量,与大宋攻守同盟,共同抵御西夏。
当然,做为国家军事重镇,镇戎军不可能只靠捧日军的五百骑兵和这些番兵来守护,还有数万厢兵与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