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秋。那年国庆,我、银素、陈建伟、朱建还有一个东阳的同学巧珍一起到千岛湖游玩,从金华坐绿皮火车到千岛湖下车,记得到达时已是傍晚,一个简易的停靠站,走没多久就到了部队,好像是守卫千岛湖大坝的一个小分队,就在千岛湖大坝下,一个山凹处,夹岸高山,皆生寒树,青林翠竹,水皆缥碧。巧珍跟兵哥哥喝酒,我们不会喝酒只是陪着,酒过三巡,我们为巧珍的豪气折服,走在回寝的路上,巧珍就大吐特吐,后来几天就不再斗酒。千岛湖水甜甜的,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第二天乘邮轮玩景区,穿行在湖面,穿梭在小岛间,有些“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感,湖面是一块巨大的蓝冰晶,山风徐徐拂面,宛如人间仙境,每个毛孔都在洗礼,心纯洁得没有一点杂质,有些幸福一定是在青山绿水间,这是大学三年唯一一次旅游。同寝室王红极力推荐琼瑶的作品,她已经被迷得神魂颠倒,我们跟她一起去图书馆,等上一个同学看完我们就借,琼瑶的作品非常火爆,借回往往晚上通晓阅读,整个寝室轮流看遍,翘课也要把琼瑶作品看完,靓女俊男才子佳人,唯美爱情童话吸引那时年轻的我们,真是精神食粮,迷琼瑶作品一段时间后发现:几乎全是类似的爱情故事,材料有雷同之嫌,大家看厌了,《窗外》《几度夕阳红》《还珠格格》《梅花烙》《一帘幽梦》《烟雨蒙蒙》《彩霞满天》于是大家慢慢没有那么喜欢迷恋琼瑶。不久大家又喜欢上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三毛的作品文笔清新,最喜欢其中的《撒哈拉的故事》,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的近乎优雅起来。”“沙是一样的沙,天是一样的天,龙卷风是一样的龙卷风,在与世隔绝的尽头,在这原始得一如天地洪荒的地方,联合国、海牙国际法庭、民族自决这些陌生的名词,在许多真正生活在此地的人的身上,都只如青烟似的的淡薄而不真实罢了。”三毛的语言俏皮幽默,通俗浅显,朴素写实。“这条荒野里唯一的柏油路,照样被我日复一日地来回驶着,它乍看上去,好似死寂一片,没有生命,没有哀乐,其实,它跟这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条街,一条小巷,一条窄弄,一条溪流一样,载着它的过客和故事,来来往往地度着缓慢流动的年年月月。”三毛的作品成了大家争抢的对象,大家喜欢上了这个明快洒脱的“流浪者”。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为什么流浪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同学们都学唱《橄榄树》,都希望能背上行囊说走就走,但是大家没有一张飞机票的钱,只能去买三毛的书,只要学校书店里有三毛的作品,肯定一扫而光,三毛的流浪是在追寻一处精神家园、心灵的居所,三毛心中有她自己的桃花源,善良成了三毛的财富,她的散文更能走进读者的心里,不像琼瑶的作品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存在,背三毛的诗成了时尚:
《我喜欢你》
你叫我向东我羊羔一样给你青草
你让我向西我夕阳一样映你彩霞
你叫我向北我是你东风中的百合
你让我向南你就是我空中的新娘
东南西北你是我柔情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