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

笔趣小说>我的学生生活300字作文 > 第三章 续12(第2页)

第三章 续12(第2页)

金鏊峰上梵王官。

从此,圆通寺终年晨钟暮鼓,香烟袅袅,朝山还愿,进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玉蟾宝刹成为川南佛教胜地。

谁知,玉蟾山的百姓好日子没过多少年,突然战乱四起,年年灾害、民不聊生,寺中香火也少了。有一天,朝中派了一位钦差大臣来泸州,要百姓上交皇贡。一时间,闹得人心不安,百姓们已穷得来一无所有了,哪还有什么皇粮可交,哪还有什么皇贡可上啊。

百姓们纷纷来到庙中,请义兴长老想个办法,免除百姓皇贡之苦。长老也为此事愁眉不展,手中数着佛珠,心中却在盘算、不交粮,黎明百姓生灵涂炭,交,又什么都拿不出来。长老望着殿堂的灯火闭目参禅,突然想起那日一桩事来。有一七旬老妪来庙中求神拜佛,临走时,送了一张谜帖,说是,遇大难时才打开来看,逢凶化吉。便叫小和尚去取来,打开一看,是一些河旁岸边长的野果。长老看了此物百思不得其解,便双手合十求观音菩萨打救,把谜解开,以解民悬。此时,一位亭亭玉立的白衣女子来到跟前,说,玉蟾山上山下,两河两岸有宝可救一方父老百姓,说罢,化成一阵轻风而去。长老定了定神,清了一下自已的脉,茅塞顿开,走下蒲团,拿上禅杖与小和尚往山前山后一转,果然是野果,又往山下河边走去,两河两岸也是野果,摘一枝来仔细一看,这不是当年解救诸葛亮十万大军的救兵粮吗,顿时,计上心来。

第二天,长老带上万民册,大小寺僧、尼仲人人背上一袋救兵粮果去见朝庭钦差。钦差见此野果,红似玛瑙、大如佛珠、送入口中一尝,又甜又酸,难以吞下。此时,义兴长老当即与众僧抓起救兵粮就吃,一个个狼吞虎咽的样子、使钦差不解其义。马上询问一小和尚,才知,泸州受灾多年,早在三年前就不见五谷了,就是这野果,长老也规定一日九颗,寺僧们今儿能饱吃一顿,也是感恩戴德了。钦差见此惨状,动了同情之心,当即离开了泸州。不久,朝庭了一道圣旨,泸州一方百姓免交皇贡三年。

永洪说,义兴长老为民请命,免除生灵涂炭,恩德无边。老百姓都来感谢他,为父老乡亲办了一件好事。很多年以后,长老圆寂,老百姓在玉蟾山上选了一块宝地,为他修了一座墓塔,塔的四周还用石栏杆围起来、种了许多松树,柏树,以此来纪念这位为老百姓做过好事的和尚。以后,每逢二、六、九月山上办庙会,人们总要来到塔前悼念他,年年如此,代代相传,义兴的塔墓越来越大,越来越壮观了。

永洪说,后来,寺中的其他和尚圆寂了,也在圆寂时嘱附寺僧,也要埋在义兴长老塔墓旁,沾点长者的光,也要修建一座墓塔,塔的地点还要紧靠义兴长老的六角塔墓。时间长了,寺中就立下一个规矩。凡是寺僧死了,都埋在这片松林之中。从此,这儿的石塔越修越多,样式越修越奇,大大小小,高高矮矮,四方的、三方的、六面的、人面的,还有尖顶的、圆顶的、棱形的,有两级三层的,三级四层的,在这片松林中形成了玉蟾塔林、十分壮观。

五明一行人看见玉蟾山西隅,有金鏊峰拔地而起,孤峰独秀。四周古树与青藤缠绕,犹如绿色碧玉,岩壁间,飞泉瀑布,几如银线飘垂、峰顶有座金鏊亭子,亭子修得十分别致。古往今来,吸引无数骚人墨客登临揽胜,吟诗唱和留下千古佳话。

永洪说,有一天,时称为”嘉靖七子“之一的张居来到泸州,请侨居在这儿的杨升庵为他父亲撰写《墓志铭》。杨升庵欣然答应了,便约了泸州的经学家曾岷野在金鏊亭中为张居来接风。

三个才子一见如故人,张居来酒过三巡有点耳烧面热,见玉蟾山犹如蛟龙横卧,山势雄居一方,山中林木葱茏,泉流曲润,水声淙淙,琴蛙伴唱,真是无须写诗皆成诗,无心作画也成画。遥看山中玉蟾寺依山而立,寺院宽阔,殿宇宏伟,不禁暗叹,泸州真是个好地方啊!三人在亭中开怀痛饮,各诉衷情。

永洪说,经学家曾岷野是一位有功不得禄的忠贞耿耿之士,正德丁卯年(15o7年)就中了省试第五名,次年中进士,授官户部江西司主事。他怀着对国计民生的无比忧虑之情,冒着丢官而不顾,毅然条陈八款,直谏皇上。可是,宦官刘瑾窃弄国权,使他遭到报复和迫害。终于贬谪江西建昌,曾岷野联想这些更加气愤,不禁又连饮数杯。杨升庵劝道,说,“世上多曲折,处处皆一般,唯有山水之乐,最能陶情冶志,你在建昌府有功,可权臣滥权,你有为国兴邦的条陈十条又何耳”?张居来说,“少岷兄,升庵说得好,‘君不见,褦襶郎,冰山子,赤日红尘汗如洗,炙手权门争齚指‘。来,来,来,对酒当歌。”

永洪说,三人在亭中,你劝我一杯,我敬你一杯,不觉酩酊大醉。此时,杨升庵也满脸通红,仿佛连那几缕薄薄的胡须都显出了红色。但总不承认自己已喝醉了、站起来,把杯子一端、仰天大笑,说:“张兄,少岷兄,我哪里是醉了?兄弟之情,能叫我醉,知已之心,能叫我醉,山水之美,也能叫我醉,而酒是不能把我醉倒的。要是真醉了,也只不过是因愤懑,借酒消愁。借酒装疯,出出气罢了。”张君来接上话头说:“我来凑一段四言八句吧,

为官清正乐岁丰,

每将友朋会亭中,

泉香鸟语还依旧、

金鏊亭中三醉翁。

二位仁兄,来一醉方休。”说着,又饮了一杯。诗一出口,众人拍手叫好,连同书童、丫环们看见这三位才子一个个东摇西晃的醉态样子,忍不捂着嘴大笑起来,真是其乐无啊!

永洪说,金鏊亭中三才子饮酒吟诗的事,很快就传米玉蟾寺僧耳朵里,长老爱诗如宝,爱才如命,派和尚请三才子来庙堂一叙。三位才子在玉蟾寺内吟诗,作赋,联诗唱和,作画泼墨。挥毫题诗的趣闻,一直在泸州人民口中流传。

五明一行人在玉蟾山中之还现了一个宝贝——何乌,玉蟾山上奇峰突起,一年四季山上奇花异草长满山前山后。凡到玉蟾山来游玩的风流名士,朝山拜佛的香客无一不到山中采花采草,以此为趣。山中采花容易,而采药就不那么容易了。

永洪说,相传,有一年,杨升庵状元的旧病复,经泸州城中医生瞧脉之后,无法下药。这是为什么呢?只因杨升庵状元年迈体弱,加之往返川滇千里之遥,餐风饮露,得了一身老病,身体太弱了。

杨升庵不相信自已的病治不好。他听说玉蟾山上有一种药能治百病,便打起精神,手持采集杖,脚穿登山鞋,与书童一道上玉蟾山采药。

主仆二人登上玉蟾宝刹,拜望寺僧。寺僧一看,是杨状元,连忙请进庙堂一叙。才知状元是为采药而来,但他又不知药在什么地方,采什么药才好,故进庙请教。

寺僧闻后大喜,古人云,圣人也要求教人,便给杨状元讲了个山中之宝的故事。

寺僧说,山上有样药实为稀奇古怪,在地下长了五十年挖出来只有拳头大,如果用此药服用一年,头转青,若挖到生长一百年的,就有碗那么大,服用一年,肤色好看,颜色红悦,如果要是挖到一百五十年的就有盆子那么大,服用一年颜如童子,行走如奔马,要是挖到三百年的就有量谷子的斗那么大,久服就会成仙”寺僧越说越神,越说也越玄了。杨状元请问寺僧,此药何处,寺僧笑了笑说了一顺口溜:

”此药长在石缝中,

多情株藤紧相逢,

上红中空老来硬,

历尽寒暑何乌“。

杨状元一听,寺僧把药名、药样、长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征都讲了,当即告辞了寺僧,主仆二人上山找药。谁知,从早上一直找到黄昏,也不见何乌的影子。主仆二人便在山野间的石头上饮酒解渴。朦胧中,看见石头缝中有两株藤子相距数尺远,藤子忽然相交,缠在一起。一会儿又自动松开,呆一会儿两株藤又缠在一起。书童见此情景,大叫起来,“状元公,快看,快看,两株藤子绞在一起了!”杨状元盯睛一看,果然是交藤,这不是寺僧说的,“多情株藤紧相逢”吗。主仆二人又惊又喜,立即点上火把,顺藤往下挖,挖下去三尺深,真的挖到一个碗大的象木苕那样的东西。杨状元在灯下仔细一看,上无须根、表面红棕色,凹凸不平,有皱纹和纵沟。按寺僧所说,这碗大的就长了一百年了。看来,我杨升庵是死不了啦,百年何乌都被我找到了。第二天就叫书童切成片子,切开来一看,犹如云锦花纹,状若天然的彩色图案,真是美极了。从此,杨状元每天一早便空肚以酒服送。连服三天之后,杨状元感到身上的病好多了,周身也不疼了。又服用了十天,就感到人的精神大振,食量也逐日增加。百天之后,花白的头也变得乌黑亮,苍老腊黄的面容也变得来光彩焕。连杨状元自己也不敢相信。再看书童,每天只吃了点切何乌时落下的粉末,长得来眉目清秀,红光满面,一天干到黑的事也不知劳累。这才相信何乌果然是药中之宝。杨状元为此写了一篇介绍玉蟾山何乌的文章,来说明自己服此药后,乌须、壮筋骨、益寿延年。玉蟾山上的何乌经杨状元这一传,便成了玉蟾山山中一宝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