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五,福州城内四处飘散着《三吏书》,乃是落款为少陵野老的文人撰写的《石濠吏》、《新安吏》、《潼关吏》三篇。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笔迹、行文皆是秋日诗会一战扬名的“词赋长城”的作风
最醒目的是下面朱砂印出来的一行字———
“读书人,是百姓的喉舌!”
全福州的书生文人都被振奋了。
没错,我们是什么?
就算没有功名在身,我们一样能承担喉舌的作用。
林骈接过家仆递过来的纸,细细看过,反复赏读。
一遍又一遍,双眼微红。
颤抖着手,和家仆说:“快,递给父亲看!快去!”
林骈跌跌撞撞地冲出门去,将脑袋上缠着的碍事的纱布摘掉。
带着血迹的白纱掉了一地。
咸化坊内的学生都自聚在了一起,双目红红,声音颤抖。
“我们怎么办?”
“怎么做?”
到处都是这样的询问,到处都是眸子里闪着光的人。
林骈捂着还在流血的头说:“去城主府!请大人为我们主持公道!严惩苏昧,释放无辜被关的商贾和学生。”
“好!去城主府!”
“走!”
“走!”
“严惩苏昧!”
“严惩苏狗!!!”
“哈哈,还是唐兄大胆!”
咸化坊门口守着的兵丁看着浩浩荡荡一大群涌出来的年轻人,面面相觑,还是领头的一位高喝:“退后!”
其他兵丁迅响应:“退后!退后!”
但那群瘦弱的书生不知道中了什么邪,一个个竟像不怕死一样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