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赵启明都对未来的路有很清晰的规划。
以即时通讯软件为中心,建立一个囊括了音乐、同城、电影未推出、博客未推出、微博未推出的强大社交平台,此为立身之本。
同时,全力展游戏,以此作为吸金的手段。
而他真正要做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硬件,也就是手机。
做硬件需要烧钱,大量的烧钱,这一点谁都清楚。
如果有人说投几个亿,研上年,就能做出一款手机芯片,那纯粹是扯淡,即便是有了重生这个外挂,赵启明也从来没有过这种奢望。
但如果从1999年这个智能手机还未出现,手机芯片才刚刚起步的时间开始,就投入庞大的资金,并且在高通和联科那些后世著名的手机芯片生厂商意识到这个行业的重要性之前,全力储备人才和技术。
甚至打着米国公司的名号去挖行业内顶尖人才的墙角,最先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移动设备上。
这样要是还不能在集成电路上有所建树,那只能说高通肯定是开挂了。
对于自己生产出的第一款手机,赵启明第一个想到的名字是熊猫,作为华国的国宝,这个名字在合适不过了,反正马智坪要到一年多以后才会搞熊猫手机,提前把这个名字占了也没关系。
可是一想到瓦森纳协定,他就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
bvi公司确实对股东身份严格保密,但还是要看对象是谁,普通人想要查bvi公司的股东身份当然查不到,可如果米国想要查,根本瞒不住。
虽然针对这一点赵启明早就办理好了股份代持的相关手续,可毕竟纸包不住火,小打小闹赚点钱也就罢了,要是有一天q的半导体技术真的赶上甚至过了高通,那出事是早晚的。
所以,赵启明给自己定的时间只有三年,三年之内,q通讯必须全力展,最晚到了三年以后,公司所有相关的技术资料以及人员都必须全部撤回国内,决不能给米国留下任何把柄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不惜代价的在全球范围内高薪搜罗半导体领域的人才。
时间不等人
按照他预计的,第一款功能机就算卖的比较火爆也不会引起米国政府的关注,毕竟名义上这是米国货,所以暂时还算是安全,只要q集团短期内别在半导体行业冒尖就行了。
最终,赵启明还是将第一款手机命名为q一代,简称q1,这款手机跟q的关系瞒不住,所以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干脆就随便以q来命名,听着也不像是华国造的东西。
1999年,造一款功能机有多简单
答案就是有钱就行
无论是米国还是欧洲,甚至是霓虹国和泡菜国都有大量现成的主板方案,ti、skyorks、adi、are、
oad、arve、qua,只要你带着钱,这些公司甚至根本不在乎你是谁,反正又不是什么保密技术,各家公司的方案你随便拿
赵启明不止一次的感叹过,这是最美好的时代
对于原strea和阿尔卡特的技术人员来说,做一款只有贪吃蛇一个游戏的功能题,不,甚至连问题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