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此时沈侯爷抱着一几月大的女婴归家,与夫人崔氏讲明缘由,崔氏感念其父舍身取义却也不愿意养在自己膝下。
恰逢罗姨娘小产正是悲痛万分之时,便将女婴交给她抚养,也算安抚她一颗破碎的慈母心。
也就是说嫡长兄沈淮安年长她五岁。
景川侯府以军功起家,老侯爷用一把砍柴刀跟着开国皇帝打下江山,获封爵位。因老侯爷草莽出身,景川侯府不是豪门望族也不是清流世家,又是战乱年代,没有那许多的亲戚也没有盘根错杂的人际关系,是难得的纯臣忠臣,很得先帝爱重。
先帝驾崩,当今圣上登基。
老侯爷去世,景川侯承袭爵位。
得了老侯爷的血脉,景川侯骁勇善战,击退北境匈奴战功赫赫,圣上加封一品护国大将军。
景川侯府人员简单,
景川侯是武将不爱红袖添香,一年中在府里呆的日子屈指可数,家中除了掌家夫人崔氏,竟只有一个罗姨娘。
早年倒是有个通房丫头,还怀过身孕,可惜命不好没生下来连着自个儿也没了。
外头倒是有传崔氏善妒以致景川侯子嗣不丰,也有传沈知念是沈侯爷在外的私生女的,崔氏出自书香门第,自是懒得理会那些闲言碎语。
不过是看不得她过的好的人嚼的舌根子罢了,侯爷与自己琴瑟和鸣,自个儿只管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就是。
是以,景川侯府算是京都豪门里少有的和睦安泰,不少官家妇人都盯着下一代的景川侯世子。
他家人员简单,就世子一个儿子,没有庶出兄弟争抢爵位家产,崔氏也不是个尖酸的,自家女儿嫁过去岂不是直接掉进福乐窝了?
罗姨娘因着是崔氏的陪嫁丫鬟,跟崔氏关系比寻常更亲密些,又因着有自知之明,知晓自己性子寡淡并不得侯爷喜欢,侯爷在家时从不捻酸争宠,于是崔氏待她更好了几分。
崔氏生产时伤了根本,大夫说以后恐再难开怀,不过她已有儿子傍身并不在意。沈侯爷一年也去不了罗氏房里几次,自从自己小产后她便也不指望什么了,一心扑在沈知念身上,不是生母更似生母。
罗氏心思细腻,抱养的孩子若是男孩自然更好,可她知道夫人虽大方良善,自己却不能去赌一个人的人性,女孩子就很好了,有个孩子傍身她已经十分欢喜。
沈知念是早产,先天便体弱,都说七活八不活,虽然病病殃殃汤药不断,但在罗姨娘的悉心照料下也顺利长大。
尚且年幼的世子沈淮安得知自己有了个妹妹时,自是高兴万分,天天妹妹长妹妹短。
待得沈知念四岁时,沈淮安已经九岁,是半大小子了。
景川侯常年在边关,一切事务由崔氏做主。
崔氏便让沈淮安在自己娘家的书塾念书,小小年纪便已是童生,很得先生看重。又修书一封给远在边关的侯爷请他点一武艺了得的师傅教授沈淮安武学。
文武双全约莫说的便是他了。
两人的幼年时期可以说是泡在蜜罐子里的长起来的。
约莫是日子太顺遂老天爷看不下去了,噩耗传来的时候沈淮安十一,沈知念六岁。
匈奴竟乘雪夜突袭嘉峪关,连破七城,镇守嘉峪关的护国大将军景川侯被匈奴王割了头颅吊于城墙之上,身体被千军万马踩踏而过竟是连一片骨头都找不到了。
急报传入京中,传入景川侯府中,崔氏拿着茶碗的手一抖摔落在地,煞白着脸喷出一口心头血,话都没说一句直接昏死过去,幸亏当时有罗姨娘在一旁扶了她一把,否则非得摔出个好歹来。
一时之间整个侯府都惶惶不安起来,罗姨娘只得打起精神一边伺候汤药一边替崔氏打理府务安抚人心。
待得皇帝调派人手稳住边关后,那高悬于城墙之上的头颅才入了棺。圣上并未怪罪景川侯一家,甚至册封崔氏“忠国夫人”,食邑千户,世子沈淮安袭景川侯爵。
醒来的崔氏伤心欲绝,整个人仿佛一夜之间衰老了数十岁,原本乌黑的青丝两鬓竟生了几缕白,抱着榻边的儿子痛哭了一宿,第二日便决心亲自去边关接回夫君的棺木,沈淮安一并同行。
于是月余后,六岁的沈知念裹着厚厚的大氅,漫天大雪中牵着罗姨娘的手一起立在金红牌匾下,等来的却是两副棺材。
大雪纷飞中往日恣意飞扬的少年站在棺木前,身形消瘦,脸颊凹陷,死气沉沉……
白的雪,黑的棺,沉默的少年,深深被刻在小知念的记忆里……